先声明一下,这茶花不带绿,也不是“茶艺培训”,而是大仲马儿子的经典作品《茶花女》——一本你中学没怎么看明白,长大后才发现,哇,这不就是“恋爱脑富二代翻车实录”+“社交花瓶社死记”?
一、玛格丽特:戳我命门,戳了还疼
玛格丽特是谁?如果你看过《欲望都市》《纸醉金迷》《离婚律师》,她就是那种在朋友圈晒高定香水、但其实住月租公寓,白天风情万种、晚上咳嗽掉妆的“贵圈中人”。
在19世纪巴黎,她是一位靠“社交力”赚钱的女人,也就是人们口中的“交际花”。
但你别笑,这年头咱们996的社畜还不如人家——她社交一晚上起码能买个LV,而我们社交一晚上只收获一句“下次再聚”。
玛格丽特是懂生活的。她知道高跟鞋不是用来走路的,是用来踩心的;她知道男人的情话都是阶段性通货膨胀,而钻石才是硬通货。
她外表是云淡风轻,内心是“你要真爱我,就先证明你不是只想省一晚酒店钱”。
展开剩余79%二、阿尔芒:富二代里头的恋爱脑代表人物
接下来要出场的男主阿尔芒,是一个纯情又冲动的文学青年,属于那种“看见女神咳嗽一声就开始写诗”的类型。
他第一次见到玛格丽特就上头,第二次见到她就表白,第三次见她咳血就要结婚。
他是真的爱,但问题在于,他爱的不是玛格丽特,而是“我爱玛格丽特”这个状态。他沉迷的,是那种“我拯救了一个堕落的女人”的自我感动。
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?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人:
谈个恋爱仿佛拍救赎电影
对对象说:“我不在乎你的过去”,然后翻遍你三年前朋友圈
一吵架就说:“我为你付出这么多!”
阿尔芒也是。他把玛格丽特从社交场带回乡下,和她过“田园恋爱”——结果没两天,自己爸来了,劈头盖脸一顿教育:
“阿尔芒啊,你不能毁了你姐姐的婚事。”
对,你没听错。一个年轻男人的爱情,被他姐姐的婚礼气氛终结了。
三、社交女神的底层逻辑:爱,是用来牺牲的
玛格丽特是聪明人,她知道这段感情撑不住。她比我们很多人都清醒。
于是她干了一件比全书任何一段爱情都更高能的事:主动分手,背锅走人。
她给阿尔芒写了一封信,大致意思是:
“你是对的,我不配,我不够纯,我咳血。”
然后她就回到了巴黎的社交圈,重新“上线营业”,仿佛从来没有那一段爱情。
但我们读者都知道,她是骗的。
她咳血是真的,心碎也是真的,她不是“茶艺大师”,她是“真茶真伤真肺炎”。
这才是玛格丽特的魅力所在——她很脆弱,但从不讨饶;她深爱,但能放手;她一无所有,还硬撑着体面。
她知道,女人最贵的东西从来不是外貌,是把爱情当下酒菜,却永远不喝醉。
四、阿尔芒的复仇秀:男人哭吧不是罪,是用来打脸的
你以为这就结束了?不,阿尔芒开始了他的“伤心男孩报复计划”。
他回到巴黎,看到玛格丽特和别人混在一起,马上暴走,用一种非常文学青年的方式展开攻击——发疯写信、在舞会公开羞辱她、然后自己也气到进医院。
这就像那种“前任不接电话,我把她微博拉黑”的悲伤操作。
最后呢?玛格丽特真的死了,死前还一直写信说“其实我没背叛你”。
阿尔芒看了信之后,当场泪奔,然后悔得肠子青了,恨不得把自己葬进文学系。
我们只能说:
你以为她是拿感情演戏的,她其实是把自己烧成了整部剧的道具。
五、文学版《体面》:你以为是分手,其实是殉情
亚历山大·小仲马这本小说为什么被称为经典,不是因为它写得多深奥,而是因为它写得太人间真实。
玛格丽特是个现实主义者,她知道爱情抵不过金钱,但她还是赌了一把。
阿尔芒是个浪漫主义者,他以为真爱可以冲破一切,最后也学会了闭嘴。
《茶花女》说白了,就是一场互相救赎、互相伤害、互相怀念的悲剧。
你在玛格丽特身上看到“爱得克制”,在阿尔芒身上看到“悔得彻底”。
而我们作为读者,看完只会想起一句话:
“成年人之间的爱,不是激情,是拉扯。”
“不是你配不上我,是我们配不上彼此的理想。”
六、玛格丽特的朋友圈,今天还能火
如果玛格丽特活在今天,她大概会这样发朋友圈:
「咳嗽,是因为吸了太多烛光晚宴的香氛。」
「爱情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的,如果是,我早就嫁给阿尔芒了。」
「你想娶的纯洁新娘,其实是我咳过血的副本。」
装X时刻:鸡汤来了
1. 有些人你不是不配,是不该。
2. 真正的爱,是在你咳血的时候,还愿意买药给你的人。
3. 社交不是伪装,而是谋生。别嘲笑别人的努力。
4. 爱一个人最深的方式,是放她走,并不解释。
5. 不被尊重的爱情,就像巴黎的雾霾,吸多了会致命。
最后:别让爱情变成高烧不退的肺炎
《茶花女》不是劝你去做交际花,也不是教你怎么撩文学青年,而是在告诉你:
爱是自由的,但自由也要付出代价;体面是苦的,但苦比崩溃更有尊严。
愿我们都能爱得清醒,痛得有型,咳血也不掉妆。
就算爱情把我们扔进垃圾桶证券配资最简单最准方法,也别忘了优雅地盖上盖子,顺手把自己标成“可回收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